10月24日的外滩金融峰会上,马云21分钟的演讲扔了三颗炮弹:“中国金融没有系统、国内的金融监管是以管火车站的方式管理机场、中国的银行是当铺思维。” 10月31日晚,人民银行主管的《金融时报》发表一篇重磅文章,为“金融监管”正名:前期对金融科技发展几乎没有监管,这既是P2P网贷一地鸡毛的原因,也是类似蚂蚁集团这样的从事金融服务的大型科技公司(BigTech)迅速发展的关键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蚂蚁上市的过程: 7月15日,“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”发生工商变更,更名为“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”,简称“蚂蚁集团”; 7月20日,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“官宣”启动上市计划,计划将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时上市; 8月14日,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官网公示蚂蚁集团辅导备案文件; 8月24日,证监会受理蚂蚁集团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材料; 8月25日,上交所受理蚂蚁集团科创版上市申请,蚂蚁集团同时向上交所和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; 8月31日,上交所官网显示,蚂蚁集团科创版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; 9月7日,公司回复了科创板上市委的首轮问询; 9月18日,蚂蚁集团成功过会; 9月22日,上交所官网显示,科创版拟上市公司蚂蚁集团提交注册; 10月13日,蚂蚁集团收到证监会有关其申请赴港上市的行政许可决定书; 10月21日,证监会同意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版IPO注册; 10月26日,蚂蚁集团本次A股发行价为68.80元/股,H股发行价为80港元/股,对应总市值约2.1万亿元; 10月29日,蚂蚁集团开启线上线下同步申购;发布A股网上发行申购情况和中签率公告;
11月2日,四部门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、董事长井贤栋、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;
11月3日,蚂蚁集团正式宣布推迟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。
阿里巴巴方面就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蚂蚁)暂缓上市一事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称,会和蚂蚁集团一起,积极的配合和拥抱监管。
蚂蚁也发布致投资者声明称,公司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通知,暂缓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计划。受此影响,蚂蚁决定于香港联交所H股同步上市的计划也将暂缓。对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麻烦,蚂蚁集团深表歉意。
11月2日,官方发布消息称,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国银保监会、中国证监会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、董事长井贤栋、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。
随后,11月3日晚,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称,蚂蚁原申请于2020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。近日,蚂蚁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、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,该公司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。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蚂蚁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。
根据《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(试行)》第二十六条和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》第六十条等规定,并征询保荐机构的意见,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蚂蚁暂缓上市。蚂蚁及保荐人应当依照规定作出公告,说明重大事项相关情况。
相关资本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称,蚂蚁不可能不上市,蚂蚁背后核心层面未被触动,监管机构将对蚂蚁提出整改需求。
本来一切很美好,但是这个《管理办法》一来,蚂蚁的放贷规模将大幅缩减,这也意味着盈利规模会大幅缩减,他根本无法支撑两万亿的估值,我觉得能有个三四千亿就了不起了,到时候股民将赔个底朝天,重现中石油的经典一幕。
|